海丝卫星公司助力福州市率先试点高通量卫星互联网“宽带入海”



1.jpeg

▲ 福州新闻网、福州日报2021年1月12日讯


2.jpeg

▲ 高通量卫星通信终端(市海洋与渔业局供图)

        福州新闻网1月12日讯(福州日报记者 张笑雪 通讯员 孙超 陈哲钊)记者11日从市海洋与渔业局获悉,“福建省海洋渔船卫星互联网测试项目”总结评议会日前在福州召开,福州市率先试点的高通量卫星互联网“宽带入海”项目——福建省海洋渔船卫星互联网测试项目取得可喜成绩。        

        本次评议专家组由中国工程院院士、我国海洋领域权威专家潘德炉牵头组成。经过严谨细致的评审,专家组对该项目测试结果和取得的成果予以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意味着新一代高通量卫星通信技术得到验证,也标志着福建省的海洋卫星互联网技术能力得到权威认可。

        据了解,“福建省海洋渔船卫星互联网测试项目”是在农业农村部提出的“宽带入海”工程大背景下开展的,福建省作为海洋渔业大省践行务实创新精神,率先开展相关技术可行性验证。该项目由福建省渔业减灾中心牵头,达华智能公司旗下福建海天丝路卫星科技有限公司承接,各地市渔业管理部门参与。

        众所周知,茫茫大海上没有4G网络覆盖,而高通量卫星互联网技术可通过高通量通信卫星在渔船用户与宽带互联网之间建立连接,使海上渔民能够享受到家庭宽带般高速率、高带宽的互联网访问体验。本次测试基于2020年7月9日发射的亚太6DKu频段高通量卫星,它是我国覆盖最广、容量最高、功率最强的高轨高通量通信卫星,可以满足渔民在海上与亲友的视频聊天、渔获交易、海上救援,甚至远程医疗等切实需求。

        为了让福建省各类型渔业船舶实现海上互联网覆盖,实现福建省在海洋渔业安全生产等方面提出的“看得见”“呼得着”目标,该测试项目开展了对高通量卫星互联网技术在海洋渔业领域应用的全面检验。

        为加快落实福州市关于加速智慧海洋“新基建”建设,推动高通量卫星互联网“宽带入海”的要求,福州市海洋与渔业局推动该测试项目率先在福州市开展“先行先试”试点,选取各类型渔船6艘,率先安装新一代高通量卫星互联网终端,积极开展相关测试,充分验证了高通量卫星互联网对海洋渔业生产、监管、服务等各方面的技术支撑能力,为后续应用积累丰富经验。


3.jpeg

▲ 福州晚报2021年1月12日A3福州新闻讯

        福州晚报1月12日讯(记者 李锦清 通讯员 孙超)用手机发送视频和图片,和朋友即时通话,这在陆地上是再平常不过的小事,但对于海上作业的渔船来说,这件事曾经很难。今后,我省将改变这种情况。

        记者昨日了解到,为推动我市智慧海洋的建设,在市海渔局的推动下,我市6艘渔船先行先试开展“福建省海洋渔船卫星互联网测试项目”,经过4个多月的测试,于去年12月30日顺利通过了专家组评审。我省新一代高通量海洋卫星通信技术,获得了专家组的肯定。这也意味着我省海上作业渔船与陆地的通信,将迈入“呼得着”的时代。

        据了解,原来作业渔船通常出港五六海里,由于通信信号无法覆盖,渔业监管部门无法与渔船取得实时联系。而渔船想要联系陆地方面,一种是通过海事卫星电话联系,但这一方式每分钟收费1美元多,价格昂贵;另外一种则是通过发送短报文的形式联系,这种通信方式,一方面是只能接收文字信息,容易造成信息遗漏,另一方面,由于短报文接收需要专门的设备,船员无法发送给家人。这些都给部门监管、海上救援甚至远程医疗等,带来了诸多不便。

        “福建省海洋渔船卫星互联网测试项目”,就是在渔船上装一个高通量卫星通信终端,相当于为渔船装了一个“移动WIFI”,作业渔船在大海上,也能实现4G信号覆盖,轻松上网。相关人士介绍,有了它,渔船作业人员就能通过手机和亲友打电话、微信语音聊天,也可以发送即时视频,让通信变得简单便捷。这得益于去年7月我国发射的亚太6DKu高通量卫星,它是我国目前覆盖范围最广、容量最高、功率最强的高轨高通量卫星。正是通过它,入海的渔船也能建立起与宽带互联网的连接。

        市海渔局船港处工作人员介绍,接下来,我市将根据省海渔部门的统一安排,逐步为我市渔船安装高通量卫星通信终端,让渔船用户享受智慧海洋建设带来的成果,通信收费将按照惠民原则定价。